• 商成勇:我眼中的吴志良先生,兼评新实证主义散文《遇见》
  • 时间:2024-12-09 08:47 来源 : 未知 作者 : kelin
  • 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ww.rmzxb.com.cn/c/2024-12-06/3644001.shtml

     

    赤心澳氹书忠诚——我眼中的吴志良先生,兼评新实证主义散文《遇见》

           文/商成勇

           不久前邂逅于《澳门日报》文学版作者飨宴活动后,笔者开始关注吴志良先生。

           深夜,就着南国秋雨打窗棂时现金声玉振枹鼓盈耳的音韵,展读吴志良先生和他最新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万字长卷散文《遇见》,被他沉雄老辣的文笔、深邃凝炼的思想和稳实厚重的叙述感动着,一股老醪上头憋不住的情绪势要宣流,这便有了如下的文字——

           南国澳门响当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拓荒和播扬者吴志良先生,在笔者的视角里是一位赶脚途程上的怀德君子。

           先圣曰“君子怀德”。《论语》中的这句名言,说的是君子之道乃利人利他利天下,同时,君子之德风,来自于他的涵养修为,来自于博爱与善舍。宿命一点儿,君子以德性承受天命,苍天总是依据一个自然人的德性水平来安排其社会地位的。

           笔者引述孔老夫子名句比照吴先生,理由有二。

           首先,他把自身追寻的理想看成一项光荣使命。吴先生是一位勤奋耕耘赤诚付出服务于澳门社会而从不索取的人。回眸数十年前北外的大学时光,置身知识的海洋,全身心钻研求证学问,学业有成时怀揣知识分子梦想进一步赴南欧深造,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初积淀。光阴荏苒,日月递嬗,终于有一天带领澳门文化艺术方面军的时候,面对沉甸甸的工作责任,他思忖着怎样才如鱼得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诸多的图书版本资料告诉我们,他履职尽责更多的是践行付出。其时,他已深谙行胜于言的真理。即使道阻且长,荆榛横生,在强大意志与毅力加持下,终竟会踩出坦途。             

           人众皆知澳门基金会在特别行政区的作用。吴先生肩挑的就是基金会主席的重担,也挑起的是知识分子理想人格。当然,他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澳门学者同盟创会主席、澳门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诸多职务。谁也不会怀疑,这些带着“文化”元素的职务在澳门发挥作用的力量。就说创立“澳门记忆”文史网,日前获得联合国教育传播优秀范例奖,是何等光鲜亮丽,何等顺遂的名至实归。而谁会想到这等殊荣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辛劳。尽管表面上,大家笃信吴先生干好每一件与文化艺术有关的事自有顺理成章的理由。再如已创设三十载成功举办十四届的澳门文学奖,也是他用心推动的无数个文化艺术项目中的一项。这项工作最初,原是他把一个萌生的创意说给朋友很快变成动议的。说干就干,最终落实成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事。目前,这个活动早已深入人心,在澳门各个界别文化扎根,而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俨然成为两岸四地文化的特殊庆典。

            这只是澳门基金会发展过程中无数成就的缩影。基金会多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井喷式作为,再再吸引了世人乃至全球的目光。所有到过澳门的游旅者,除了感受特色产业的光怪陆离幻彩莫测,就是寻找文化,寻找五个多世纪的人文历史,以期滋养和慰藉精神的园囿。这无疑应归功于他代领基金会同仁倾尽心血汗水的劬劳。他从上任之初的青涩到后来的开拓进取再到现时的驾轻就熟方寸在握,都是在众人眼里那样的不可思议。东西文明交融的探索范本中,“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力行中,绝大部分章节有着他的见证和书写。

           其次,他是一位怀揣家国深具大爱的时代鼓手。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是光荣的。他对澳氹濠境所做的贡献,用厥功至伟来概括,一点儿也不为过。单就澳门文化艺术和文学创作道路的开辟,早就有讲不完的故事。例如他利用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共商国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机会,大力介绍推广澳门,让普罗大众感知小城文化的情景,让人难忘。他对围堵采访他的记者们说,澳门特区的区旗又叫莲花旗,上面的图案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寓意着五星照耀下的莲花使澳门居民产生国家认同感。这份凝聚爱国爱澳社会共识的工作,一直在鞭策着他的行为。对于心心念念的澳门,对于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勠力践行付出多多的澳门,他最有理由发出公允权威之声:澳门回归25年来,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而当他亲手打造的前述影响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文史网“澳门记忆”,荣膺“探索之星”的高光时刻,本就面善心纯敦厚实诚的他,笑眯眯双眼合成了一道线。他为自己能致力提升大众对历史遗产认知,推动跨界创新发展的努力自是兴奋不已。从这个层面来说,他早已是链接东西方文明并使之深度交融的信使了。

            拥有家国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吴志良先生,他的个性人格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十数次走进位于塔石广场的中央图书馆,林立成行的书架上,随手一抓,就拿到了最少10多册他的著述。笔者震惊:平素里工作繁忙的他,竟会有这么丰硕的文字成果。其中奥妙原在于他善于思考刻苦钻研惜时如金!顺着这样的逻辑,笔者臆猜他肯定是业余时间甘于坐冷板凳,把自己沉进文化中的。这让笔者联想起古来书生报国的传统修为。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哪一个会轻易放弃对民瘼的赤心关注?!他一路走来的经历,说明着一切。

           时间闪回到他当年怀揣理想来在澳门工作的时候。深度浸淫东西方文化的他根据自己的专长,很快找到自己发展前行的路径,一门心思投入再投入,把一腔家国情怀倾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所有澳门知识精英界都知道,他身体力行,亲自站在澳门文化艺术对外大宣介前台,实实在在推动澳门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交融的范本,几乎所有相关活动都有他的身影。这中间的辛苦完全可以想见。笔者努力想象他从来不知疲倦业余时间挑灯夜战钻研求证学问的情景。他有葡语背景,欧洲文明的精髓包括葡语国家的文化,早了然于胸!笔者知道有时候为了一个课题,他利用假期自费跨越重洋,远赴葡语国家的一个个档案图书馆查寻原档资料,然后翻译成汉语。笔者估摸着,凭着这股精气神,他早就完全可以以学术成就岳立半岛!但是,光是个人搞学术研究远远不够,筹谋全局、擘画文化发展的责任召唤着他。的确,他勇立时代潮头奋力划桨,他挟着使命和责任而来。

            回头再说说他最新发表于《人民文学》2024年10月号的散文《遇见》。

           笔者相信这部作品任谁遇见都会眼前一亮。

           王国维曾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要恰切地表达出意与境,真切自然的语言是为指要。通观作者的这部作品,笔者认为正合了王国维先生的话,文章至始至终,都在自自然然中表达,毫无违和感,更无辞藻堆砌矫揉造作之态,这,也是作品最赢人的地方。其次才是他的技法新颖的主题表达。

           之前在澳门中央图书馆,也见到一些公开文本介绍说他是历史政治制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学术专家。当全面了解作者后,就彻悟原来做起文学这活计来,他也得心应手,文笔也同样自然,大方典雅!这也就诠释了《遇见》这部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被文学界和大众追捧的缘由。

            非常巧合的是,北京一位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兄长,得知笔者公派南国工作,立即推荐了《遇见》一作的网上链接,嘱笔者好好读读,以对东西方文明拥抱于澳门数百年打开解读的窗口。笔者赶紧第一时间回他,吴先生日前刚刚也推来了关于这个作品的链接,已专门到外网计算机上下载打印出来,正品读学呢。的确,笔者本人从吴先生工余对澳门优秀传统文化播扬倾注的心血中,看到了岁月衍进中的澳门,也看到了东西方文明碰撞聚合诞生的新躯体—— 一部人文历史交集的东西方互动长卷。对于作品《遇见》,作为普通读者,笔者更看中的是字里行间传达出的人文气息。作者将发生于澳门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方人物相互间思想的碰撞,引深向历史发展的必然。

           超过万字的历史题材实证散文《遇见》,展现了从历史纵深处走出的一个鲜活立体的澳门具象。作品结构的严谨,布局的得体,写本的新颖,人物叙事以及在时间节点上的环环紧扣,无不营造出写作形式独特和洋洋大观的舆理气象。窃以为,宏观认识澳门史,只这一部作品足矣。因为在作者笔下的9位人物,庄重灵动地撑住了澳门的人文精神。他们依次是:汤显祖、利玛窦、吴力、容闳、马礼逊、林则徐、郑观应、孙中山、飞南第。这些人物在绵历500多年的澳门,于各自最主要的人生一瞬,留下了极为饱满的个性人格。在作者别具匠心搭建的人生交集实证叙述中,这些人物款款前行,款款而来,走近捧读者,走向大方广众。他们最终皆因与澳门的关联而完成了自身的塑造。当然作品中描述的代表性地名如大三巴、莲峰庙、观音堂、阿婆井和东望洋山等,也因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让读者回味。

           笔者反复咀嚼揣摩,用心扒梳,发现作者仅援引的文献和诗词作品就有70处,这些先贤留下的经典文献和诗词作品,组成了澳门历史的纬线,成为历史切面上跳荡的珍珠。如从开篇引述澳门观音堂(又名普济禅院)诗碑序言“抚烟霞之变幻,慨邦国之兴废”,到利玛窦与汤显祖新奇而各自对对方充满疑窦的思想碰撞;从出洋学西方之长技而返国效力的容闳,到康有为、梁启超发挥澳门“近内地,通海外”优势,创办《新知报》开启民智唤起民族精神的行动;从孙中山与飞南第之间传递人性光辉和朴素深挚人文情怀的伟大友谊,到共和国成立日濠江中学杜岚带学生升起的五星红旗等等,一幕幕历史人物事件,让人感慨万千,扼腕叹息,泪湿襟衫。又如以时间顺序延展出的经线,自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并始伸欲望于广州沿海,1513葡萄牙人欧维士率船队抵达珠江口要求登陆贸易,1517年佛郎机夷人突入东莞县,1520年葡萄牙使节皮萊资在广州学中国礼仪后获准赴京城,1556年葡商索萨致信路易斯亲王经过3年不懈努力,葡人获准可在广州外海濠境等岛屿公开互市甚至“入城贸易”……1839年林则徐巡阅澳门,1898年清政府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祭出血腥残忍,扑灭戊戌变法,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拟聘飞南第作顾问,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凌晨零时《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以时间为顺序密集铺陈了足足29个历史事件之多。这桩桩件件史实的具体时间,串缀筑垒起整部作品的宏丽佳构,经纬交叠,左右驰骋,上下贯通,从而脉络清晰,汪洋恣肆,织就一袭华衮天衣,冲决出一条浩荡大河!

           笔者是被加上“序曲”、“尾声”一共8个部分的全文梯次递进吸引诱入了的。文章开局借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的叙事牵引法,将读者迅速带进故事情境,显出不同凡响。如文章主体部分的9位人物,在波澜起伏大时代的人生际遇,历史巧合地必然“遇见”,最终佐证并归于东西文明交流交融互证互鉴相得益彰的主题,且以孤瞰全球的人文景观,屹立于香山澳,成为熙来攘往者仰望的高标。

           笔者感到作者的这部万字长卷散文,其实是在走探索新实证主义的写作之路,这对于文学百花园的繁盛,意义是很大的。恍然觉知这一路走来,作者学贯东西的语言文字天赋和人文学术研究精神,于本次写作时是派上了用场的。

           笔者在想,澳门何其幸哉,遇见了一位温良敦厚、聪慧敏行的苦行僧、传道士!笔者还想,在当下或者未来的某一天,名声鹊起的澳门某所大学会成立一门显学,一门研究当代文化的学系。因为有将等身著作供奉于大众作精神食粮者,他身先士卒,且追随者众。

            复又想起先圣还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既已是熟练驾驭澳门这方人文大船多年的领头人,吴先生早就给自己有过人生定位。他弘毅担当,已取得过太多堪可辉映澳门历史的业绩,而目下的时间节点,恰是澳门回归25周年的特殊时段,他每天在奔忙推动全澳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同时,一定也在精心思考着未来澳门人文的新图景。此心光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 [生活[商成勇:我眼中的吴志良先生,兼评新实证主义散文《遇见》
  • [生活[深圳作家王国猛荣获第五届金青藤国际诗歌奖跨界文体奖
  • [生活[又一个秋日|陈顺林
  • [文学[门狮眼中的闽南岁月
  • [生活[《死胡同》诗歌作品 作者:安娜威亚斯
  • 友情链接:中国访谈网 | 环球旅游网 | 中国青年网 | 青年教育网 | 中华网 | 中国网生活 | 新宁网
  • Copyright © 2023 青年文学网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qq:417537522
  •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